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中医解读:体质与血压高原因的关系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341
中医认为,体质与血压高的原因关系密切,痰湿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都可能引发血压升高。
1. 痰湿体质:此类体质者多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代谢障碍,聚湿成痰。痰湿内阻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气血流通不畅,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常见症状有头重如裹、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剂调理,常用药物有半夏、白术、天麻等。
2. 阴虚体质:多因先天不足、久病伤阴、房事不节等导致阴液亏虚。阴虚不能制阳,阳热之气相对偏盛,虚火上炎,扰动气血,引起血压波动。患者常出现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治疗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包含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
3. 阳虚体质:素体阳虚或久病损伤阳气,导致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退。阳虚则寒,寒凝则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从而使血压升高。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可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胶等。
4. 血瘀体质:多由情志不畅、外伤、久病等因素导致瘀血内阻。瘀血阻滞脉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也会造成血压升高。症状可见头痛如刺、心悸胸闷、口唇紫暗等。可选用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等。
5. 气郁体质: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运行紊乱,容易引发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情绪抑郁、胁肋胀痛、善太息等症状。可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药物包括柴胡、白芍、当归等。
综上所述,中医体质与血压高的原因存在紧密联系。不同体质类型引发血压高的机制各有特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通过调理体质来改善血压状况。若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