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千万别忽视!长期低烧可能引发大疾病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8570
长期低烧可能引发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1. 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长期低烧。例如结核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除低烧外,还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症状。治疗上,针对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出现长期低烧的症状。像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同时伴有低烧。治疗此类疾病常用的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用药应遵循医嘱。
3. 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引起机体发热。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大量增殖,会出现长期低烧,还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等,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制定。
4. 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会干扰机体的正常免疫和代谢功能,导致长期低烧,还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盗汗、消瘦等表现。治疗药物有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等,务必遵医嘱使用。
5. 内分泌疾病:以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例,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从而出现低烧,同时伴有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等症状。治疗药物有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用药需遵医嘱。
长期低烧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信号,涉及感染、自身免疫、肿瘤、血液、内分泌等多个方面。一旦出现长期低烧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切不可忽视,以免延误病情。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