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环境因素影响:打了流感疫苗为何还会得流感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1920
打了流感疫苗还得流感,可能是因疫苗效力不足、接种时间不当、环境病毒变异、个体免疫差异、其他病原体感染等。
1. 疫苗效力不足: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并非100%。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需预测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若预测不准确,疫苗对实际流行病毒的预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若实际流行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新亚型,而疫苗主要针对的是旧亚型,那么疫苗对新亚型的防护作用就很有限。
2. 接种时间不当:流感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2 - 4周才能在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如果在抗体尚未充分产生时就接触了流感病毒,就可能感染流感。另外,随着时间推移,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一般来说,接种疫苗6 - 8个月后,抗体水平会明显降低,此时若处于流感高发季,感染风险就会增加。
3. 环境病毒变异: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其抗原性会不断发生变化。即使疫苗株与流行株匹配,但在流行过程中,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抗原,使已有的抗体无法有效识别和中和变异后的病毒,从而导致接种者仍会感染流感。
4. 个体免疫差异:不同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存在差异。一些人可能由于年龄、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原因,免疫系统功能较弱。例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他们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较低,免疫反应较弱,对流感的抵抗力也就相对较差。
5. 其他病原体感染:在感染流感病毒之前或之后,人体可能同时感染其他病原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这些病原体感染可能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呼吸道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从而增加感染流感的风险。而且,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症状可能与流感相似,容易被误诊为流感。
综上所述,打了流感疫苗后仍可能得流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如此,接种流感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在流感高发季节,除了接种疫苗,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流感的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