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医学前沿:研究大便常规正常时肠癌几率的新进展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2068
大便常规正常时仍有患肠癌的可能,相关新进展涉及多组学技术应用、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影像学检查技术提升、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方面。
1. 多组学技术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从多个层面分析肿瘤细胞的特征。通过对肿瘤组织和血液样本进行多组学检测,可以更精准地发现与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变异、表达异常等情况,有助于在大便常规正常时评估患癌几率。
2. 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除了传统的癌胚抗原等标志物,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如循环肿瘤DNA、微小RNA等,这些标志物在血液中可以被检测到,即使大便常规正常,若检测到这些异常标志物,也提示有患肠癌的可能,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3. 影像学检查技术提升: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高分辨率的成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肠道的细微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一些早期肠癌,即使大便常规没有异常表现,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也可能发现肠道内的微小肿瘤或癌前病变。
4. 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肠道微生物群与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可能与肠癌风险增加有关。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即使大便常规正常,也能从微生物层面评估患肠癌的几率。
5.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的临床数据、影像资料等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肠道病变的特征,辅助医生判断在大便常规正常情况下患者患肠癌的可能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大便常规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患肠癌的风险。多组学技术、新型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技术、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进展,为在大便常规正常时评估肠癌几率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新进展有助于实现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当存在相关疑虑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