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D-二聚体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有家健康网 2025-03-14阅读量:7885
一般情况下,D-二聚体偏高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妊娠、剧烈运动、外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引起的。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1.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会发生一定改变,导致D - 二聚体水平生理性升高。治疗上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2. 妊娠:孕期女性的身体处于高凝状态,以预防分娩时出血过多,这会使D - 二聚体升高。一般在分娩后会逐渐恢复正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要定期监测。3.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身体会出现应激反应,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 - 二聚体短暂升高。这种情况一般休息后可自行恢复,可适当补充水分,促进身体代谢。4. 外伤:外伤会破坏血管,启动凝血机制,进而使D - 二聚体升高。治疗时首先要对伤口进行清创、消毒、包扎等处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预防感染。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激活纤溶系统,使D - 二聚体显著升高。治疗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进行抗凝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药物。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可能由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原因引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定期体检,监测D - 二聚体等指标。若本身患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病情发展。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