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健康网
当前位置: 有家健康网 > 健康资讯>

成年人对青霉素G过敏怎么办

有家健康网 2025-06-29阅读量:7594

立即停用青霉素,根据过敏严重程度进行对应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立刻注射肾上腺素并住院治疗。

青霉素 G 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部分成年人可能对其过敏。过敏反应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出现皮疹、瘙痒,重者则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生青霉素 G 过敏,必须立即采取正确措施。

一、判断过敏反应类型

青霉素 G 过敏反应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接触药物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症状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速发型反应,可危及生命,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意识丧失等症状。
  2. 迟发型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常见症状有皮疹(如斑丘疹、水疱等)、发热、关节痛,严重时可出现剥脱性皮炎、Stevens - Johnson 综合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严重损伤,如大片红斑、水疱,口腔、眼部黏膜糜烂等)。
  3. 其他过敏反应:还可能有血清病样反应,症状类似血清病,如发热、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以及接触性皮炎,多因皮肤接触青霉素 G 制剂引起,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红斑、瘙痒、水疱等。

不同类型过敏反应症状对比:

过敏反应类型出现时间常见症状严重症状
速发型过敏反应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意识丧失等)
迟发型过敏反应数小时至数天皮疹(斑丘疹、水疱等)、发热、关节痛剥脱性皮炎、Stevens - Johnson 综合征(皮肤黏膜严重损伤)
其他过敏反应(以血清病样反应为例)用药后一段时间发热、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荨麻疹/

二、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怀疑或确认对青霉素 G 过敏,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停用药物:马上停止使用青霉素 G 及相关药物,避免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
  2. 呼叫急救:若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 120)。在等待急救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3. 监测生命体征:若有条件,可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三、不同程度过敏的治疗方法

(一)轻度过敏

  1. 皮肤症状处理:如果仅出现轻度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过敏症状。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皮肤破损引发感染。若瘙痒明显,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
  2. 观察病情变化:在进行上述处理后,需密切观察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加重趋势。一般需观察数小时至数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二)中度过敏

  1. 药物治疗:除使用抗组胺药物外,常需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以减轻过敏炎症反应。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如出现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可使用沙丁胺醇等短效 β₂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2. 医院观察:中度过敏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有无病情进展。通常需留观数小时甚至住院观察 1 - 2 天,确保病情稳定。

(三)重度过敏

  1. 紧急抢救:对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现场急救至关重要。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成人一般使用 0.5 - 1mg,儿童酌减。肾上腺素可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若症状不缓解,可每隔 15 - 30 分钟重复注射。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2. 后续治疗: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纠正休克引起的低血容量。常用的液体有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还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进一步减轻过敏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使用抗组胺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用于维持血压)等进行综合治疗。患者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直到病情稳定。

四、后续注意事项

  1. 告知医生过敏史:对青霉素 G 过敏者,务必告知所有接诊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包括过敏发生的时间、症状等详细信息。这样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避免使用青霉素类及可能存在交叉过敏的药物,如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易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药物:| 药物类别 | 举例 ||----|----|| 部分头孢菌素类 |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可能性相对较高)||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一定交叉过敏风险,但相对较低)|
  2. 携带过敏警示信息:患者可考虑随身携带一张注明青霉素 G 过敏的卡片或手环,上面详细记录过敏药物名称、过敏症状及紧急联系方式等信息。这样在突发紧急情况时,他人或医护人员能快速了解患者过敏情况,及时采取正确措施。
  3. 谨慎使用其他抗生素:在因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感染情况、病原菌种类等,选择与青霉素 G 无交叉过敏风险或交叉过敏风险较低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但这些替代药物并非对所有感染都适用,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若成年人对青霉素 G 过敏,一定要保持警惕,及时识别过敏反应并正确处理。轻度过敏可采取家庭初步处理并密切观察,中重度过敏必须紧急就医,进行专业治疗。后续要做好过敏信息告知等预防措施,防止再次接触过敏原引发危险。

有家健康网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