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肾衰是怎样形成的
有家健康网 2025-03-31阅读量:3435
肾衰竭,或称为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失去其正常功能,无法有效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状态。它可分为急性肾衰竭(ARF)和慢性肾衰竭(CRF),两者在病因、病程及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通常是由于突然的肾血流灌注不足、肾实质损伤或尿路梗阻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肾前性因素:这类原因主要是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肾灌注不足,如大量失血、脱水、严重腹泻、呕吐等。心脏疾病或肺动脉高压也可能影响到肾脏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急性肾衰竭。
肾性因素:肾实质受到直接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或药物引起的肾毒性(例如庆大霉素、造影剂等)。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肾小管细胞受损,影响其正常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
肾后性因素:泌尿系统的梗阻,如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等,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进而引起肾盂积水和肾内压力升高,最终造成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通常由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肾脏疾病逐渐恶化而来。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糖尿病肾病:这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并逐步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高血压肾损害:持续性的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硬化,减少肾脏的血液灌注量,从而导致肾单位的损伤和坏死。
慢性肾小球肾炎:这类炎症性疾病会使得肾小球结构不断受损,降低其过滤效率,最终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多囊肾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肾脏中会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肿,随着囊肿的增长,会压迫周围正常的肾组织,导致肾功能下降。
药物性肾损伤:某些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能对肾小管和肾小球造成伤害。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肾衰竭,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体内的氮质废物(如尿素和肌酐)就会积聚,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可能出现贫血和其他系统症状。治疗方面,急性肾衰竭有时可以通过纠正基础问题得到逆转,而慢性肾衰竭则需要长期管理,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透析或肾移植。
肾衰竭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具体的病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如果您或者家人朋友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