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医学前沿:每晚做梦与大脑神经的关联
有家健康网 2025-04-01阅读量:7541
每晚做梦与大脑神经的关联涉及神经递质调节、大脑区域活动、睡眠周期变化、神经可塑性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
1. 神经递质调节:神经递质在睡眠和做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会影响睡眠状态和梦境的产生。血清素有助于调节睡眠 - 觉醒周期,当血清素水平异常时,可能导致多梦现象。多巴胺则与大脑的奖赏系统和情绪调节有关,其水平波动也可能影响梦境内容。
2. 大脑区域活动:在做梦时,大脑的多个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活动模式。例如,海马体与记忆的巩固和提取相关,在梦境中可能参与将白天的经历整合到梦境情节中。杏仁核主要负责情绪处理,它的活跃可能使得梦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如恐惧、喜悦等。前额叶皮质在睡眠中相对不活跃,这可能导致梦境缺乏逻辑和现实感。
3. 睡眠周期变化:睡眠由多个周期组成,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梦境大多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如果睡眠周期被打乱,比如频繁从快速眼动睡眠期醒来,就会更容易记住梦境,感觉每晚都在做梦。一些因素如压力、疾病、药物等都可能干扰睡眠周期,进而影响做梦情况。
4. 神经可塑性: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根据经验和环境发生改变。白天的经历和学习会促使神经元形成新的连接,这些变化可能在睡眠中通过梦境进行巩固和整合。例如,学习一门新语言后,可能会在梦中出现与语言相关的场景,这有助于大脑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5.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做梦频率和梦境内容方面发挥作用。某些基因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代谢和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大脑神经的活动和做梦的倾向。家族中如果有多梦的遗传倾向,个体出现每晚做梦的可能性也会相对较高。
每晚做梦与大脑神经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联,涉及神经递质调节、大脑区域活动、睡眠周期变化、神经可塑性以及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这些关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睡眠和梦境的机制,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治疗睡眠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当出现多梦且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