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心理干预能否拯救长期失眠,避免猝死悲剧
有家健康网 2025-04-01阅读量:2958
心理干预对长期失眠有积极作用,可通过改善认知、缓解情绪、调整行为、减轻压力、重建睡眠信心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拯救长期失眠,降低猝死风险。
1. 改善认知:很多长期失眠者对睡眠存在错误认知,如过度关注睡眠时长、认为失眠会带来严重后果等。心理干预中的认知疗法可帮助纠正这些错误观念,让其以更正确、平和的心态看待睡眠,减少因错误认知导致的焦虑,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2. 缓解情绪:长期失眠常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相互影响。心理干预中的放松训练、情绪疏导等方法,能帮助缓解这些负面情绪。例如深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可使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减轻情绪对睡眠的干扰。
3. 调整行为:不良的睡眠行为习惯也是导致长期失眠的原因之一。心理干预中的行为疗法会指导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4. 减轻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是引发长期失眠的常见因素。心理干预可通过压力管理技巧,如时间管理、问题解决策略等,帮助减轻压力源。同时,还能提供应对压力的心理支持,增强心理韧性,减少压力对睡眠的影响。
5. 重建睡眠信心:长期失眠会使患者对睡眠产生恐惧和信心缺失。心理干预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帮助重建对睡眠的信心。当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改善睡眠时,心理上的放松也有利于睡眠的恢复,进而降低因长期失眠引发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6. 药物辅助配合:在心理干预的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如艾司唑仑、佐匹克隆、阿戈美拉汀等,这些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理干预在拯救长期失眠、避免猝死悲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多方面的调节和改善,帮助长期失眠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缓解不良情绪和压力,从而降低因长期失眠导致的健康风险。然而,心理干预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必要的药物治疗等。如果长期失眠问题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或睡眠科就诊。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