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满月婴儿黄疸未退,这5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
有家健康网 2025-04-01阅读量:5883
满月婴儿黄疸未退,常见病因有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溶血病、感染性黄疸等。
1. 母乳性黄疸:因母乳喂养引起,一般认为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较高有关。该酶可使肠道内结合胆红素水解后再吸收,增加肝肠循环,导致黄疸持续不退。通常在出生后3-5天出现,2周左右达高峰,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停喂母乳24-72小时后,黄疸可明显减轻。
2. 新生儿肝炎:大多由病毒引起,如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损伤肝细胞,使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患儿除黄疸持续不退外,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等异常。
3.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而*终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疾患。由于胆道闭锁,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胆红素反流入血,从而引起黄疸。患儿出生后1-2周黄疸逐渐加重,大便颜色逐渐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尿色深黄。
4.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常见的有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胎儿红细胞上的抗原与母亲体内的抗体发生反应,使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导致黄疸。患儿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迅速加重,还可能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5. 感染性黄疸:因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如败血症、肺炎等。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同时也可使红细胞破坏增加,从而引起黄疸。患儿除黄疸外,还会有感染的相关表现,如发热、精神萎靡、吃奶差等。
对于这些病因导致的黄疸,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母乳性黄疸一般可通过暂停母乳喂养缓解;新生儿肝炎需要进行抗病毒、保肝等治疗,常用药物有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先天性胆道闭锁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可采用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换血治疗;感染性黄疸则需要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头孢曲松、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无论哪种情况,用药都需遵医嘱。
满月婴儿黄疸未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黄疸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婴儿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