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经络保健:缓解胆碱性荨麻疹的中医智慧
有家健康网 2025-04-02阅读量:4960
胆碱性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疾病,因运动、受热、情绪紧张等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中医可通过经络保健缓解症状,如按摩穴位、艾灸疗法、针刺疗法、中药调理、拔罐疗法等。
1. 按摩穴位:按摩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能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胆碱性荨麻疹症状。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作用;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可养血活血、祛风止痒;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2. 艾灸疗法: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等功效。选取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进行艾灸,可激发经气活动,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轻胆碱性荨麻疹不适。神阙穴位于脐中,能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关元穴在下腹部,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作用;气海穴在下腹部,可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3. 针刺疗法:针刺特定穴位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平衡,改善胆碱性荨麻疹症状。常用穴位有合谷穴、三阴交穴、风池穴等。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能疏风解表、行气活血;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可健脾化湿、滋补肝肾;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能疏风清热、醒脑开窍。
4. 中药调理:一些中药具有抗过敏、调节免疫等作用,可辅助缓解胆碱性荨麻疹。如防风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功效。但中药使用需遵医嘱,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论治。
5. 拔罐疗法:拔罐能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祛风散寒。在背部膀胱经、督脉等部位拔罐,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胆碱性荨麻疹症状。拔罐时需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皮肤损伤。
经络保健是中医缓解胆碱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通过按摩穴位、艾灸疗法、针刺疗法、中药调理、拔罐疗法等,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症状。但经络保健不能替代正规治疗,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性病科或中医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