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耳朵安静与嗡嗡响的差距,就差这几种药!
有家健康网 2025-04-02阅读量:7036
耳朵嗡嗡响即耳鸣,造成耳鸣的原因多样,治疗耳鸣的药物也有多种,常见的有改善内耳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等。
1. 改善内耳循环药物:耳鸣可能是由于内耳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此类药物能改善内耳微循环,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耳鸣症状。常见的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等。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内耳的血液灌注;甲磺酸倍他司汀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内耳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增加内耳的血流量。
2. 营养神经药物:听神经受损也可能引发耳鸣,营养神经药物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保护神经功能。常用的有甲钴胺、维生素B1等。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B12,它能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促进神经轴突的运输功能和再生;维生素B1在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抗焦虑抑郁药物:长期耳鸣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加重耳鸣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抗焦虑抑郁药物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从而缓解耳鸣。如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它们可以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4.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一些由内耳炎症、免疫反应等引起的耳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例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能够减轻内耳的炎症反应,缓解耳鸣症状。
5. 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血液黏稠度高、血液循环缓慢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导致耳鸣。这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内耳的血液灌注。
耳鸣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症状,治疗耳鸣的药物有多种类型,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使用药物治疗耳鸣时,一定要遵医嘱,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出现耳鸣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