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5种常见病因导致牙松,还能不能长好
有家健康网 2025-04-02阅读量:6438
导致牙齿松动的5种常见病因有牙周炎、咬合创伤、根尖周炎、牙外伤、生理性原因等。牙齿松动能否长好取决于病因和严重程度,部分情况可恢复,部分则较难恢复。
1.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松动*常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长期刺激牙周组织,引起牙龈发炎、牙槽骨吸收,从而导致牙齿松动。若处于早期,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牙齿松动度可能会有所改善甚至恢复稳定。但如果病情严重,牙槽骨吸收过多,牙齿松动明显,可能就难以完全恢复,甚至*终需要拔除。常用治疗药物有甲硝唑、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需遵医嘱使用。
2. 咬合创伤: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力量过大等,会对牙齿产生异常的压力,导致牙齿松动。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排列,或进行调颌,去除咬合干扰,减轻创伤,多数情况下牙齿松动会逐渐好转。
3. 根尖周炎:通常是由于牙髓感染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组织出现炎症、脓肿,会导致牙齿松动。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消除根尖周炎症,炎症控制后,牙齿松动情况会缓解。辅助治疗药物有头孢克肟、阿奇霉素、替硝唑等,使用需遵医嘱。
4. 牙外伤:如意外碰撞、摔倒等导致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引起牙齿松动。如果是轻度松动,通过适当固定,让牙齿休息一段时间,通常可以恢复。但如果外伤严重,导致牙根折断等情况,牙齿保留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5. 生理性原因:在儿童换牙期,乳牙会逐渐松动并脱落,为恒牙的萌出让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槽骨生理性萎缩,也会出现牙齿松动,这种情况一般较难恢复到原来的稳固状态,但通过保持口腔卫生、适当补充营养等措施,可以延缓牙齿松动的进展。
牙齿松动能否长好与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牙周炎、咬合创伤、根尖周炎等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牙齿松动情况。牙外伤的预后取决于损伤程度。生理性原因导致的牙齿松动,部分可自然过渡,部分则较难恢复如初。出现牙齿松动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明确病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