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解决孕妇大出血难题,这几类高危人群必看!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5793
孕妇大出血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多胎妊娠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1. 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由于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分娩时胎盘剥离后,子宫下段肌组织菲薄,收缩力差,不能有效压迫胎盘附着处的血管,从而导致大出血。对于前置胎盘孕妇,孕期需密切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镁等抑制宫缩药物,以减少出血风险。
2.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会引起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若剥离面较大,会引发严重的大出血。治疗时,需及时终止妊娠,可使用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产程过长等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不佳,无法有效压迫血管闭合,从而造成大出血。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麦角新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来解决出血问题。
4. 凝血功能障碍:孕妇本身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或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等情况,会影响凝血功能。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不易凝固,进而出现大出血。治疗时需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可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5. 多胎妊娠:子宫因多胎妊娠过度膨胀,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子宫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多胎妊娠孕妇在分娩后,可预防性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孕妇大出血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问题,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多胎妊娠等高危人群需格外关注。孕期应做好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产妇情况,一旦出现大出血,需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产妇及家属也应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