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结合中医智慧,推荐治疗耳朵嗡嗡响的中药
有家健康网 2025-04-04阅读量:1240
耳朵嗡嗡响在中医称为耳鸣,可采用中药治疗,常见的有耳聋左慈丸、通窍耳聋丸、龙胆泻肝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1. 耳聋左慈丸:由磁石(煅)、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泽泻、竹叶柴胡等组成。具有滋肾平肝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其作用原理在于通过滋养肝肾之阴,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耳部的气血供应,从而缓解耳鸣症状。
2. 通窍耳聋丸:主要成分有龙胆、芦荟、桅子、黄苹、熟大黄、当归、木香、青黛、青皮、制南星、柴胡。能清肝泻火,通窍润便。对于肝经热盛引起的耳鸣、耳聋、耳底肿痛等有较好疗效。通过清除肝经的火热之邪,使耳部经络通畅,减轻耳鸣的症状。
3. 龙胆泻肝丸:包含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有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当肝胆湿热上扰耳部时,会出现耳鸣等症状,龙胆泻肝丸可以清除肝胆湿热,改善耳部的病理状态,缓解耳鸣。
4.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肾开窍于耳,肾阴虚时可能导致耳部失养而出现耳鸣。六味地黄丸通过滋补肾阴,为耳部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减轻耳鸣的情况。
5.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菊花而成。具有滋肾养肝的作用。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耳鸣,同时伴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者较为适用。它可以进一步增强滋养肝肾的功效,改善耳部和眼部的不适症状。
中药治疗耳朵嗡嗡响需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体质进行选择。在使用中药治疗耳鸣时,一定要遵医嘱,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用药方案也会有所差异。如果耳鸣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或中医科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