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电话咨询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怎样形成的

有家健康网 2025-04-04阅读量:1643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涉及多因素共同作用,主要病理基础包括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具体形成过程如下:

一、基础血管病变

  1. 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聚集,最终形成血栓‌。
  2. 血管内皮损伤
    外伤、手术、血管介入操作或炎症(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放射性损伤)可直接破坏血管内皮,暴露内皮下胶原,触发血小板黏附和凝血级联反应‌。

二、血液成分异常

  1. 高凝状态
    遗传性血栓倾向(如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妊娠或口服避孕药等,导致凝血因子异常或抗凝物质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
  2. 血小板异常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800×10⁹/L)时,血小板过度聚集形成血栓;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则较少引发血栓‌。

三、血流动力学改变

  1. 血流缓慢
    心力衰竭、低血容量或长期卧床导致肠系膜动脉血流速度下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2. 血管受压
    腹腔肿瘤、腹水或肠管扩张可压迫肠系膜动脉,造成局部血流受阻和涡流,促进血栓形成‌。

四、其他诱发因素

  • 心源性栓塞‌:房颤、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流栓塞肠系膜动脉‌。
  • 生活方式因素‌:吸烟、肥胖、酗酒通过损伤血管内皮或增加血液黏稠度间接促进血栓形成‌。
  • 年龄与慢性病‌:老年人群动脉硬化进展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时更易发病‌。

关键病理过程总结

当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缓慢三者同时存在时(即Virchow三联征),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在损伤部位聚集,逐渐形成阻塞性血栓,最终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中断‌。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有家健康网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胃部疾病
健康资讯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胃下垂食管炎
肠道疾病
结肠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症状
口臭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打嗝胃痛胃胀胃酸胃寒烧心胃出血消化不良
就医指南
来院路线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