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近期耳朵流黄水频发,专家教你正确治疗
有家健康网 2025-04-04阅读量:5673
近期耳朵流黄水频发可能由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鼓膜穿孔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1. 外耳道湿疹:是一种发生在外耳道内、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变应性多形性皮炎。病因可能与变态反应、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有关。症状表现为耳部瘙痒、流黄水、结痂等。治疗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患处,然后涂抹氧化锌糊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需遵医嘱。
2. 外耳道炎:通常因细菌、真菌感染或局部刺激所致。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是常见诱因。患者会感到耳部疼痛、流黄水,严重时可影响听力。治疗可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液,配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具体用药遵医嘱。
3. 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中耳腔内出现化脓性炎症,导致鼓膜穿孔,出现耳朵流黄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治疗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的脓液,然后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同时可口服阿奇霉素片等药物,用药需遵医嘱。
4. 外耳道疖肿: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外耳道积水等易引发。表现为耳痛剧烈,疖肿破溃后可流出少量脓血。治疗可在疖肿未成熟时,局部涂抹鱼石脂软膏;疖肿成熟后,需切开排脓,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罗红霉素胶囊等,遵医嘱用药。
5. 鼓膜穿孔:可因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炎症等导致。穿孔后中耳与外界相通,易引发感染,出现耳朵流黄水的症状。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在此期间要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进水;较大的穿孔或长期不愈合的穿孔,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同时,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拉定胶囊等,具体遵医嘱。
耳朵流黄水频发可能是多种耳部疾病的表现,病因较为复杂。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挖耳等不良习惯,以促进耳部健康恢复。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