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体质辨识:月事推迟的中医调养之道
有家健康网 2025-04-05阅读量:4911
月事推迟在中医看来,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肾虚等因素相关,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情绪调节等方法调养。
1. 气血不足:过度劳累、久病等可致气血不足,使冲任血海亏虚,导致月事推迟。可服用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归脾丸等中药,以补气养血调经。
2. 肝郁气滞:长期情绪抑郁、焦虑等,会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引发月事推迟。逍遥丸、柴胡舒肝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有疏肝理气调经的作用。
3. 寒凝血瘀:经期受寒、过食生冷等,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运行不畅,造成月事推迟。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丸、温经汤等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4. 痰湿阻滞:素体肥胖、饮食不节等,易生痰湿,痰湿下注,壅滞冲任,使月事推迟。苍附导痰丸、二陈丸等能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5. 肾虚:先天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可致肾虚,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导致月事推迟。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可补肾调经。
6. 针灸治疗: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能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月经正常来潮。
7. 饮食调节:多吃具有补气血、温经散寒、疏肝理气等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羊肉、玫瑰花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8.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瑜伽、太极拳、慢跑等,可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
9.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
月事推迟的原因多样,中医调养需根据不同体质和病因进行。中药调理、针灸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和情绪调节等方法相互配合,能有效改善月事推迟状况。若月事推迟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