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日常保健:骨折后必知的垫腿技巧
有家健康网 2025-04-05阅读量:9388
骨折后垫腿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垫子、掌握正确的高度、注意垫腿的位置、控制垫腿时间、结合康复阶段调整等。
1. 选择合适的垫子:垫子的软硬度要适中。过软的垫子无法提供足够支撑,不利于骨折部位稳定;过硬的垫子则会增加局部压力,引起不适。常见的可选择海绵垫、荞麦皮垫等,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腿部压力,减轻疼痛。
2. 掌握正确的高度:一般而言,骨折后初期垫腿高度应稍高,使腿部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随着恢复进程,可逐渐降低高度。比如小腿骨折,初期可将腿部垫高15 - 20厘米,后期可降至10 - 15厘米。
3. 注意垫腿的位置:要根据骨折部位精准放置垫子。若为大腿骨折,垫子应从大腿中部一直垫到小腿;若是小腿骨折,垫子重点垫在小腿下方,**骨折部位得到充分支撑,避免移位。
4. 控制垫腿时间:并非垫腿时间越长越好。长时间垫腿可能影响腿部血液循环,导致肌肉萎缩。建议每垫腿1 - 2小时,适当放下腿部活动几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5. 结合康复阶段调整: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垫腿技巧需相应改变。早期以消肿为主,强调高度和支撑;中期骨折初步愈合,可适当减少垫腿时间和高度,增加腿部活动;后期接近康复,可逐渐停止垫腿,进行正常活动。
6. 观察腿部反应:垫腿过程中,要密切留意腿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若出现皮肤发紫、麻木、疼痛加剧等情况,可能是垫腿不当,需及时调整。
骨折后正确的垫腿技巧对于促进恢复至关重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垫子、掌握正确高度、注意垫腿位置、控制垫腿时间、结合康复阶段调整以及观察腿部反应等多方面的注意,能有效减轻肿胀、疼痛,避免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