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小寒的大自然变化有哪些
有家健康网 2025-04-07阅读量:6431
小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和寒冷加剧。以下是小寒期间大自然的主要变化:
一、候鸟迁徙
大雁北迁(雁北乡)
大雁感知到阳气回升,开始从南方迁徙至北方越冬地,通常在立春前后返回原栖息地,形成“雁北乡”的候鸟迁徙现象。
喜鹊筑巢(鹊始巢)
喜鹊感知到阳气增强,开始衔枝搭建新巢,为繁殖做准备。
野鸡鸣叫(雉始雊)
野鸡因阳气生发开始频繁鸣叫,进行求偶和领地宣示,预示春季临近。
二、气候特征
气温变化
北方地区:平均气温在-30℃至-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可达-50℃以下,形成“小寒胜大寒”的现象。
南方地区:气温稍高,但仍有湿冷天气,最低气温约-10℃至0℃。
天气现象
多变且寒冷,常出现晴空与阴云交替、降雪或冻雨,形成“冰戏”“踏雪寻梅”等独特景观。
冰冻现象普遍,江河湖泊结冰,北方地区滴水成冰,南方则需防霜雪对农作物的影响。
三、物候现象
植物活动
- 梅花成为小寒时节的“花信风”第一候,随后山茶、水仙等植物相继开放。
动物行为
- 除迁徙鸟类外,其他动物也进入冬眠或储备能量状态,但部分猛禽仍活跃于捕猎。
四、农事与民俗
农谚预示
“小寒晴天,惊蛰就会寒冷”等谚语反映天气对后续节气的影响。
农民需防范冻害,南方地区开始准备春播。
传统习俗
- 吃糯米饭、饺子、腊八粥等驱寒食物,北方部分地区有祭扫祖先的习俗。
小寒期间,自然界的生物活动与节气变化紧密相关,既有候鸟迁徙的宏大场景,也有细微生态调整,共同构成冬季独特的自然画卷。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