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电话咨询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胸痹心痛是什么样的病

有家健康网 2025-04-08阅读量:5370

胸痹心痛是一种中医病证,主要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因素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轻者可能只是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重者则疼痛剧烈,可能呈压榨样绞痛。

病因和病机

胸痹心痛的病因主要包括:

  1. 年老体虚:肾气渐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导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气血运行滞涩不畅。
  2. 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或经常饱餐,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痰,上犯心胸,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
  3. 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输布,聚而为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
  4. 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

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其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多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尤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者不外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其中又以血瘀、痰浊多见。

临床表现

  1. 疼痛: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
  2. 发作性: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3. 伴随症状: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4. 诱发因素: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鉴别诊断

  1. 胃痛: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并多伴有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纳呆、泄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2. 胸痛:疼痛部位在胸,疼痛随呼吸、运动、转侧而加剧,常合并咳嗽、咯痰、喘息等呼吸系症状。
  3. 胁痛:疼痛部位以右胁部为主,可有肋缘下压痛,可合并厌油、黄疸、发热等,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胸痹心痛讲究辨证论治,标本兼治。主要证型包括:

  1. 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2. 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3. 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 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6. 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方用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7. 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方用参附汤和右归饮加减。

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在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有家健康网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胃部疾病
健康资讯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胃下垂食管炎
肠道疾病
结肠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症状
口臭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打嗝胃痛胃胀胃酸胃寒烧心胃出血消化不良
就医指南
来院路线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