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大同土林怎么形成的
有家健康网 2025-04-09阅读量:8309
河流侵蚀与风力作用
大同土林的形成是地质历史时期多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地质构造基础
大同土林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杜庄村,地处桑干河畔大同盆地边缘,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其形成与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和第四系下更新统泥河湾组的沉积作用密切相关。这些沉积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堆积形成,为后续地貌塑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流水侵蚀与沟壑形成
- 地表水流冲刷
桑干河等地表水流长期冲刷地表,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地表出现漏斗状沟壑。水流携带的泥沙在流速减缓处沉积,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网络。
- 盐碱地作用
土林区域为盐碱地,土壤中盐分随水分循环周期性析出地表,形成“盐壳”保护层。这种盐碱层与砂石、黏土层层叠压,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沟壑发育。
三、风力作用与形态塑造
- 风蚀作用
强风长期吹蚀裸露土层,形成风蚀沟槽和土柱。风力作用使土层逐渐剥离,形成千奇百怪的土台、土柱结构。
- 动态平衡
风力与流水侵蚀达到动态平衡,保留了相对稳定的土柱形态。尽管表面不断被风化,但整体结构仍保持数万年演变后的奇观。
四、历史演变与现代景观
- 古湖泊遗迹
大同盆地曾为古湖泊,沉积物在湖底堆积形成钙化层。随着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湖水干涸后,沉积物暴露于地表,成为土林形成的物质来源。
- 持续变化
土林仍在动态变化中。雨水渗透、盐碱循环等过程不断重塑地貌,形成“新土林”“旧土柱”共存的现象。
总结
大同土林是流水侵蚀、风力作用与地质沉积共同作用的产物,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演变。其独特的钙化层结构(“石板”)和盐碱环境进一步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土柱、土墙景观,成为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奇观。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