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搭桥手术吗
有家健康网 2025-04-25阅读量:3624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不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冠心病治疗方式。核心区别在于:支架植入属于微创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在血管内放置金属支架;搭桥手术则是开胸外科手术,通过移植血管建立新的血液通道。两种技术在治疗原理、适应症和术后恢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临床选择需根据血管病变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
一、治疗原理与操作差异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穿刺外周血管建立通道,将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狭窄血管处,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贴附于血管壁,形成物理支撑。整个过程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创伤小、恢复快,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需要开胸暴露心脏,截取患者自身血管(如胸内动脉、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绕过堵塞的冠状动脉段建立新通路。该手术需全身麻醉,创伤大且恢复周期长达4-6周。
二、适应症选择标准
支架植入术更适合单支或少数血管局限性狭窄(狭窄>75%)且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需快速开通血管的病例。而搭桥手术主要针对多支弥漫性病变、左主干病变或支架治疗失败的复杂情况,特别是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患者。
三、长期效果与维护要求
- 支架植入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5年内再狭窄发生率约5-10%,部分患者需二次介入治疗。生物可降解支架虽能降低远期风险,但临床应用仍受限于材料特性。
- 搭桥手术的桥血管10年通畅率约为60-70%,无需长期抗凝治疗,但存在胸骨愈合不良、桥血管粥样硬化等风险,术后需严格控脂、控糖。
四、技术发展趋势对比
近年药物涂层支架和可降解支架技术显著降低了再狭窄风险,而机器人辅助微创搭桥术也逐步应用于临床,使传统开胸手术向小切口方向发展。但两种技术并非替代关系,而是根据患者解剖特点互补共存。
选择治疗方案时,患者应配合心脏团队评估血管造影结果、心功能状态及合并症情况。需特别注意:植入支架后仍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否则其他血管仍可能发生病变。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干预都是维持疗效的关键。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