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电话咨询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

有家健康网 2025-03-10阅读量:5692

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了解其类型、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透析患者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的类型

A型反应(过敏反应型)

A型反应通常发生在透析开始后的5分钟内,少数迟至30分钟。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休克和死亡。
A型反应是一种快速的变态反应,通常与IgE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由于反应迅速且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停止透析、给予抗组胺药物、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并在必要时进行心肺支持治疗。

B型反应

B型反应通常发生在透析开始后的20至60分钟,症状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B型反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补体激活有关。处理B型反应时,通常只需对症治疗,如吸氧和对症处理,通常不需要终止透析。

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

透析器消毒剂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引起透析器反应的最常见原因,患者血中可发现环氧乙烷的抗体(IgE),提示与IgE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环氧乙烷作为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残留物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使用蒸汽或γ射线消毒透析器和管路可以减少这种风险。

透析膜材料

某些透析膜材料,如铜仿膜和丙烯腈膜,可能引起严重的反应。合用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也会增加反应风险。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材料和避免与某些药物合用,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反应。

高危人群

有过敏病史、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或应用ACEI药物的患者,更易发生A型反应。对于这些高危人群,透析前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停用ACEI药物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

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和透析器中的血液。给予抗组胺药、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如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应立即进行心脏呼吸支持治疗。
紧急处理的关键在于迅速识别和处理严重反应,以防止病情恶化。及时使用药物和支持性治疗可以挽救生命并减轻症状。

明确病因

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透析器、调整药物等。明确病因是制定有效处理方案的前提,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找到可能的致敏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

透析前充分冲洗

在每次透析开始前,应对透析器和管路进行彻底的冲洗,以确保没有残留的化学物质或异物。充分冲洗可以有效去除潜在的致敏物质,降低透析器反应的发生率。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选用蒸汽或γ射线消毒透析器和管路,避免使用环氧乙烷等可能引起过敏的消毒剂。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不仅能杀灭致敏物质,还能确保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

对于有过敏病史或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的患者,透析前使用抗组胺药物,并停用ACEI药物。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严重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A型(过敏反应型)和B型(非特异性反应),其原因可能与透析器消毒剂、透析膜材料和高危人群有关。紧急处理、明确病因和预防措施是有效管理这些不良反应的关键。通过充分的冲洗、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透析器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透析器的主要品牌有哪些?

透析器的主要品牌包括以下几家:

国际品牌

  1. 费森尤斯(Fresenius)​:德国品牌,全球透析产品和服务领导者,提供广泛的透析设备和技术。
  2. 金宝(Gambro)​:瑞典品牌,专注于肾脏和肝脏透析治疗,已被百特国际收购。
  3. 百特(Baxter)​:美国品牌,全球知名的医疗用品公司,提供多种透析产品。
  4. 尼普洛(Nipro)​:日本品牌,致力于尖端医疗器械的开发,透析产品全球广泛应用。
  5. 贝朗(B. Braun)​:德国品牌,提供高质量的透析设备,技术先进。
  6. 旭化成(Asahi Kasei)​:日本品牌,涉足医疗和化工领域,透析产品受好评。
  7. 东丽(Toray)​:日本品牌,提供多种医疗产品,包括透析器。
  8. 日机装(Nikkiso)​:日本品牌,成立于1953年,提供高质量的透析设备。
  9. 威高(Weigao)​:中国品牌,专注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透析机在国内市场有份额。
  10. 山外山:中国品牌,专注于血液净化领域,提供全面的透析解决方案。

国产品牌

  1. 贝恩(广州)​:专注于血液透析用全套耗材及其他导管插管产品。
  2. 朗生(常州)​:具备年产340万只优质透析器的生产能力。
  3. 欧赛(成都)​:国内第一家取得高通量透析器产品注册证的企业。
  4. 健帆(珠海)​:专注于血液净化领域,产品包括聚醚砜膜透析器。
  5. 威高(山东)​:中国本土品牌,透析机在国内市场上表现良好。
  6. 佩尼(上海)​:中外合资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血液净化系列产品。
  7. 驼人(长垣)​:提供聚醚砜膜、聚砜膜透析器。
  8. 三鑫(南昌)​:专注于聚醚砜膜透析器的研发和生产。
  9. 宝莱特(苏州)​:提供聚醚砜膜透析器,拥有自主品牌和专利。
  10. 百合(佛山)​:专注于聚醚砜膜透析器的研发和生产。

透析器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透析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关信息:

透析器常见并发症

  • 低血压: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与体液快速流失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 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透析后期,可能与电解质失衡(如低钙、低镁)或体液快速流失有关。患者常感到腿部或腹部肌肉剧烈疼痛。
  • 感染: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血管通路相关的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动静脉瘘、导管插入处等。
  • 贫血:长期透析患者常伴有贫血,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丧失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贫血会导致疲劳、气短和心悸等症状。
  • 失衡综合征:常见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很高的患者,尤其是初次透析及透析诱导期。表现为透中及透后头痛、乏力、倦怠、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睡眠障碍,重症者可有精神异常、癫痫样发作、昏迷甚至死亡。
  • 空气栓塞:由于透析机有完善的监控措施,空气栓塞很少发生,多由操作失误或管道破损引起。一次进入5ml以上空气即可引起明显栓塞症状。
  • 脑出血: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由高血压及抗凝引起,临床表现与非透析患者脑出血类似。
  • 硬膜下血肿:常见原因有头部外伤、抗凝、过度超滤、高血压等。临床表现与失衡综合征类似,但更为持久。
  • 透析器反应:包括A型(过敏反应型)和B型(非特异型)。A型常发生在透析开始后最初几分钟,表现为灼热、呼吸困难等;B型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0~40分钟,主要表现为胸痛和(或)背痛。

如何正确使用透析器?

正确使用透析器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使用透析器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使用前准备

  1. 选择和安装透析器

    •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透析器,并按照厂家说明进行安装。
    • 确保透析器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连接牢固,防止泄漏。
  2. 准备透析液

    • 按照医嘱或操作规范准备透析液,确保其浓度和成分符合治疗要求。
  3. 连接血液管路

    • 将血液输送管路连接到透析器的相应接口,确保连接牢固,防止漏血或漏液。
  4. 预冲和排气

    • 在开始透析前,进行透析器的预冲和排气操作,以去除空气和杂质,确保透析器内的血液流通顺畅。

操作步骤

  1. 启动透析器

    • 按下透析器上的启动按钮,等待自检完成,确保透析器工作状态正常。
  2. 设置治疗参数

    • 根据医嘱设置透析液流速、透析时间和超滤量等参数,并与医生确认。
  3. 开始治疗

    • 按下开始按钮,透析器将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治疗,同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各项指标。
  4. 治疗结束

    • 当治疗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或指标满足要求时,透析器将自动停止,需及时关闭透析器并断开血液管路。

使用后处理

  1. 清洗和维护

    • 每次使用后,对透析器进行彻底清洗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卫生和正常运行。
  2. 监测和记录

    • 在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相关参数,如动脉压、静脉压、跨模压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

    •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连接,避免感染风险。
  2. 避免过度使用

    • 按照厂家规定和医生建议,合理控制透析器的使用时间和次数。
  3. 存储和运输

    • 遵循厂家指导,确保透析器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存储和运输,防止损坏和污染。
  4. 处理异常情况

    • 如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治疗并联系医生或相关技术人员。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有家健康网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胃部疾病
健康资讯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胃下垂食管炎
肠道疾病
结肠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症状
口臭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打嗝胃痛胃胀胃酸胃寒烧心胃出血消化不良
就医指南
来院路线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