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医学前沿:肠鸣腹泻病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有家健康网 2025-03-28阅读量:8341
肠鸣腹泻病因的最新研究进展涉及肠道菌群失衡、食物不耐受、肠道感染新病原体、肠道动力异常和神经调节紊乱等方面。
1. 肠道菌群失衡: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处于动态平衡。当受到抗生素使用、饮食改变、应激等因素影响时,这种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例如,艰难梭菌在肠道菌群失衡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增多,引起肠鸣和腹泻。
2. 食物不耐受:部分人缺乏消化某些食物的酶,如乳糖酶缺乏者,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乳糖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肠道渗透压改变,引起肠鸣、腹泻等症状。此外,对小麦、大豆等食物的不耐受也可能引发类似情况。
3. 肠道感染新病原体:除了常见的细菌、病毒感染外,一些新发现的病原体也与肠鸣腹泻有关。如诺如病毒变异株,其传染性强,感染后可迅速破坏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腹泻和肠鸣。一些寄生虫感染,如隐孢子虫,也可在肠道内寄生,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4. 肠道动力异常:肠道的正常蠕动对于食物的消化和推进至关重要。当肠道动力过快时,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来不及充分吸收,就会导致腹泻。而肠道动力异常可能与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神经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肠道动力异常,表现为腹痛、肠鸣、腹泻等症状。
5. 神经调节紊乱:肠道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当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时,神经系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交感神经兴奋可抑制肠道蠕动,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促进肠道蠕动。长期的神经调节紊乱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失调,出现肠鸣、腹泻等症状。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部分与神经调节紊乱有关。
综上所述,肠鸣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最新研究为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肠鸣腹泻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处理。在治疗方面,可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止泻,匹维溴铵调节肠道动力等,但用药需遵医嘱。若出现肠鸣腹泻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