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资讯
胆管梗阻正常吗
有家健康网 2025-05-10阅读量:3609
胆管梗阻并非正常现象,它是一种由胆汁排出通道受阻引发的病理状态,常导致黄疸、腹痛及肝功能损害,需及时干预以预防严重并发症。
胆管梗阻是指肝内或肝外胆管因结石、肿瘤、炎症或其他压迫性病变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的病理状态。正常情况下,胆汁通过胆管系统有序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胆管梗阻会破坏这一过程,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胆管梗阻的核心症状包括黄疸、腹痛及发热,长期梗阻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胆汁淤积引发的胆管扩张和细菌感染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主要诱因,可能危及生命。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CP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例如手术取石、肿瘤切除或介入治疗。
胆管梗阻可能由胆管结石、肿瘤、蛔虫症或先天性胆道异常引起,自愈可能性极低,延误治疗会加重肝脏损害。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及胆道慢性炎症是常见诱因,日常预防需注重低脂饮食、规律运动并控制体重。
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应立即就医排查胆管梗阻。早期干预可避免肝功能进一步损伤,选择微创内镜取石或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长期管理需结合病因持续优化治疗方案。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