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3种运动助力手术后解决排便难题
有家健康网 2025-03-28阅读量:6901
手术后排便难题较为常见,适当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状况。散步、腹部按摩操、提肛运动这3种运动能助力解决该问题。
1. 散步:散步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手术后身体较为虚弱,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而散步能在不增加身体过多负担的情况下,促进血液循环。当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会带动肠道的蠕动,使肠道内的内容物更容易向前推进,从而有助于排便。一般在术后身体状况允许时,可先在室内缓慢行走,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和距离。
2. 腹部按摩操:腹部按摩操通过特定的手法对腹部进行按摩。首先,将双手搓热后放在腹部,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按摩。这种按摩方式能够直接刺激肠道,增强肠道的收缩能力。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按摩时间约10 - 15分钟。通过长期坚持腹部按摩操,可有效改善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缓解排便困难的情况。
3. 提肛运动:提肛运动主要是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这一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而盆底肌肉与排便功能密切相关。当盆底肌肉力量增强后,能够更好地控制排便过程。提肛运动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都可以进行。每次可进行30 - 50次,每天进行3 - 4组。
4. 运动频率和时间:对于散步,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以上,可分多次进行;腹部按摩操每天坚持进行,每次按摩时间保证在10 - 15分钟;提肛运动每组之间可适当休息,一天内要完成规定的组数。
5. 运动注意事项:在进行这些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的手术恢复情况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同时,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手术后排便难题可通过适当运动来缓解。散步、腹部按摩操和提肛运动这3种运动,从不同方面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强相关肌肉力量,对改善排便状况有积极作用。但在运动过程中需注意方式方法和自身身体状况,若排便问题仍未得到改善,应及时就医。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