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降温怎么预防心血管疾病
有家健康网 2025-05-14阅读量:2421
降温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暖、适度运动、科学补水和血压监测。气温骤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尤其对中老年人和三高患者风险更高。通过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分层保暖: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外出时采用洋葱式穿衣法,重点保护头颈和四肢。居家取暖温度建议保持在18-22℃,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诱发血管痉挛。
温和运动:选择中午时段进行快走、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清晨低温时段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擦汗防着凉。
主动补水:每日饮水不少于1.5升,晨起空腹喝200ml温水。减少浓茶咖啡摄入,可饮用温热的淡蜂蜜水或红枣茶改善循环。
血压管理:降温期间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波动超过20mmHg需就医。高血压患者避免突然弯腰、憋气等动作,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
饮食调节: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Omega-3的食物,用大蒜、生姜等温性调料替代部分盐分。避免高脂高盐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辅酶Q10。
感染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外出佩戴口罩。出现持续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
寒潮来临前应备齐常用药物,避免单独外出。通过建立这些防护习惯,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意外风险,尤其适合有家族病史或基础疾病人群长期坚持。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