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别人产后子宫恢复好,你却下垂 原因在这里!
有家健康网 2025-03-28阅读量:4034
产后子宫下垂原因包括分娩损伤、腹压增加、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年龄因素、营养缺乏等。
1. 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第二产程延长或经阴道手术助产,易使盆底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过度伸展,甚至撕裂。若产后未及时修复,这些支持结构的功能会减弱,无法有效支撑子宫,从而导致子宫下垂。例如,急产时胎儿快速通过产道,可能使盆底组织来不及适应而受到严重损伤。
2. 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或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等,会使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这种持续的压力作用于子宫,会将子宫向下推移,增加子宫下垂的风险。像一些从事搬运工作的女性,由于长期负重,腹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子宫下垂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3. 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有些女性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其盆底肌肉和筋膜的力量本身就较弱,对子宫的支撑能力不足。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弹性降低,进一步削弱了对子宫的支撑,容易引发子宫下垂。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盆底肌肉和韧带也不例外。老年女性的盆底组织松弛,对子宫的固定作用减弱,子宫下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5. 营养缺乏: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和筋膜也会因缺乏营养而变得薄弱。这会影响其对子宫的支撑作用,增加子宫下垂的几率。例如,一些过度节食减肥的女性,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出现子宫下垂的情况。
产后子宫下垂受多种因素影响,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女性在产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若发现有子宫下垂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产科就诊,以便进行评估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补中益气丸、黄芪颗粒、八珍益母丸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