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突然上吐下泻 5大常见病因揭秘!
有家健康网 2025-03-29阅读量:3664
突然上吐下泻常见病因有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肠道菌群失调、霍乱等。
1. 食物中毒:进食被细菌、毒素、有毒物质污染或本身有毒的食物后引发。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引起上吐下泻症状。一般在进食后数小时内发作。治疗可使用颠茄片缓解胃肠道痉挛,蒙脱石散止泻,诺氟沙星抗感染等,需遵医嘱。
2. 急性肠胃炎:多因饮食不洁、暴饮暴食等引起。病原体入侵胃肠道,致使胃肠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胃肠蠕动紊乱,从而出现上吐下泻。常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治疗可选用黄连素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等,用药需遵医嘱。
3.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病毒入侵呼吸道后,同时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引发上吐下泻。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治疗可使用藿香正气水、利巴韦林等药物,具体用药遵医嘱。
4. 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规律、肠道感染等因素可破坏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上吐下泻。可通过补充益生菌,如乳酸菌素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进行治疗,遵医嘱用药。
5. 霍乱: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可使肠道黏膜细胞分泌功能增强,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进入肠腔,引起剧烈的上吐下泻。腹泻多为米泔水样便。治疗需及时隔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使用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抗生素,遵医嘱进行。
突然上吐下泻会给身体带来不适,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了解常见病因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