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职业人士喝酒洗澡,职业病风险增加!
有家健康网 2025-03-29阅读量:5114
职业人士喝酒后洗澡会因血压波动、血糖降低、心脏负担加重、体温调节失衡、酒精代谢受影响等增加职业病风险。
1. 血压波动:酒精会使血管扩张,洗澡时热水的刺激会进一步促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快速下降。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职业人士,这种血压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引发头晕、心慌等症状,长期如此会增加患心脑血管方面职业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2. 血糖降低:酒精在体内代谢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洗澡时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而此时血糖补充不足,容易导致低血糖。对于经常需要保持高度精力集中的职业人士,低血糖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长期低血糖还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增加患神经系统相关职业病的可能性。
3. 心脏负担加重:喝酒后心脏已经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洗澡时热水会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向体表,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需要加大做功,从而加重心脏负担。这对于本身心脏功能就不太好的职业人士,会增加患心脏病等职业病的风险。
4. 体温调节失衡:酒精会干扰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人体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下降。洗澡时如果水温不合适,很容易导致体温过高或过低。体温过高可能会引起中暑、脱水等问题,体温过低则可能导致感冒、关节炎等疾病,增加患相关职业病的几率。
5. 酒精代谢受影响:洗澡会使血液循环加快,酒精会更快地进入血液并分布到全身。这可能会延长酒精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长期这样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的正常功能,增加患肝病、肾病等职业病的风险。常用的保护肝脏的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护肾脏的药物有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黄葵胶囊等,但使用这些药物都需遵医嘱。
职业人士喝酒后洗澡会从多个方面增加职业病风险,涉及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为了自身健康,职业人士应尽量避免喝酒后洗澡,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职业病科、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