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可谓是糖友的终极杀手。虽说早期信号不太明确,通过尿常规检查也看不出来它的发生,但还是有些方法,可以及时拦截的,比如定期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查。而且建议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友,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
糖尿病肾病有何危害?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约20%~40%的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病人肾病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病程20~25年者发生率为40%~50%;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20%~50%。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常规蛋白多阴性,而尿白蛋白排泄量持续超过正常(达20~200μg/min或30~300mg/24h);在临床蛋白尿期,尿常规蛋白持续阳性;如进入中晚期肾衰,则可逐渐出现尿毒症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同时,2型糖尿病也是加速慢性肾脏病发展的重要“推手”,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的速度大约是其他肾脏疾病的14倍。一旦病情发展到肾衰竭阶段,病人大多数需要依赖透析治疗,不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往往一家人因病返贫。
为什么长期血糖不好的患者会出现肝肾损伤呢?
专家分析认为,首先,糖尿病患者由于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使肝脏转氨酶活性增加,最终因为酸中毒导致肝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还会使身体长期处在高糖环境中,造成毛细血管硬化,让患者肾功能逐年递减,5年内1/4的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第二,作为糖友主力军的中老年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也会自然减退。第三,包括降糖药物在内的大部分药物一般都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经过肾脏清除,这样在血糖降低时,肝肾功能也会受损。肝肾功能受损或服药过多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增加,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糖友如果出现肝功能损伤,在服用降糖药时则需调整药物剂量,甚至要避免使用某些药物。”专家特别提醒,肾功能不全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比如磺脲类药物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达74%。患者如果出现肾损伤,传统降糖药剂量调整也较难把握,容易造成失误。
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要注意四点
首先是否会发展到肾病的程度,与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的好坏特别有关系。
第二,吃盐量大,肾脏负担就大。
第三,吃肉多,增加了蛋白质量,也就增加了肾脏负担。好多糖友说,大夫不让我吃主食,那我吃肉,吃到饱为止。这样体内蛋白量就特别高,这些蛋白身体利用不了,过剩的蛋白需要从肾脏排出去。早期糖友,肾脏处于高滤过状态,时间一长,就容易损伤肾脏,最终造成蛋白溢出。因此,糖友每天摄入的蛋白量应该是,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量,50公斤重的人每天需摄入50克蛋白,也就是一杯奶、一个鸡蛋,四两到半斤瘦肉的量。
第四,口服降糖药的选择。肾功能受损在2型糖友中很常见,但早期肾功能下降经常被漏诊,目前多数口服降糖药是以肾脏排泄为主,当肾功能不全时,用药者容易产生低血糖。选择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无论2型糖友肾功能受损处于何种程度,均不需要调药。
糖尿病患者如何护好肝肾呢?
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周吃两次鱼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韩国延世大学专家认为,糙米中的常见多酚类抗氧化剂阿魏酸对糖尿病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专家则建议说,对于可能会出现肝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该尽量选择不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日常生活中,还要在饮食上清淡少食盐、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保持情绪平稳、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等,都非常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肝肾的养护。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尤其是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测2次或2次以上。
这种水果好处大大的,水果,香蕉,猕猴桃,果糖,膳食纤维,石榴...
2024-09-28保健养生别再乱做按摩了,搞不好真的可能要命!,按摩,肌肉,关节,脊髓,颈动脉...
2024-09-13保健养生光子嫩肤是否会让皮肤变薄?医生揭晓!,光子嫩肤,红血丝,色斑,雀斑,毛孔粗大,皱纹...
2024-09-13保健养生又到中秋佳节,如何才能安心享用月饼?,月饼,无糖,高热量,高脂肪,低糖...
2024-09-13保健养生秋季养生吃点什么?2款药膳滋阴又润燥,药膳,滋阴,山药,当归,枸杞子,补血...
2024-09-10保健养生"挺胸抬头"不是最健康坐姿 试试这样坐,腰椎,坐姿,肌肉,曲度,胸椎...
2024-09-07保健养生减肥流行生酮饮食 为啥说别随便尝试?,膳食,减肥,营养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生酮...
2024-09-07保健养生游戏玩得头晕目眩?试试这些中医小妙招,决明子,桑叶,薄荷,陈皮,茶饮,按摩,菊花茶,游戏...
2024-09-04保健养生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吃几个最健康?,胆固醇,鸡蛋,脂肪,高血脂...
2024-09-01保健养生一口杨梅一口蛋白质?杨梅应该这么吃,杨梅...
2024-08-31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