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成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上路不翻车”考验监管落地

从《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节目“入坑”,到中考后第一次去节目“安利”的实体店体验,剧本杀抓住了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高二女生沈妍琪的心。

一年多时间里,沈妍琪已经跟同学们玩了10多次剧本杀,有沉浸感更强的实景本,也有注重推理的桌面本,将推理悬疑、古风、民国、未来等剧本类型“一网打尽”。

因极具故事性、场景性和社交性,剧本杀被看作是“极具Z世代特征的消费场景”。沈妍琪和她的同学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来自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剧本杀已经成为线下主流娱乐方式之一。10-19岁城镇人口是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当一些中学生玩家盼望着在剧本杀游戏里与朋友共度美妙时光时,也有观点指出,剧本杀隐患重重,有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认识到剧本杀是一柄“双刃剑”,前不久,相关部门开始介入,出台管理制度和细则,但对中学生及其家长来说,监管如何落到实处、保证剧本杀在法治轨道内好好演绎,还有待观望。

走在“时尚前沿”的沉浸式游戏

猎奇是不少中学生接触剧本杀的重要原因。不同于沈妍琪来自综艺节目的“初印象”,兰州高中生周宇航是被朋友“种草”了剧本杀。

“身边好几个朋友一提剧本杀就滔滔不绝”,为了能和大家有更多话题,周宇航也选择尝试,和朋友组局“开车”(指凑齐人数,学好剧本,游戏开始――记者注)。

挑选剧本、换衣服、戴假发、按剧本情节说台词、做演绎,全新的体验,让周宇航手足无措。但小伙伴很快用“专业的台词”“精湛的演技”将周宇航带入了剧情。游戏中,为了让自己“叱咤风云的将军人设”更加可信,周宇航还即兴发挥念起了诗词。

一轮搜证后,推理陷入“僵局”。一位有点“戏精”的伙伴又故意将假发戴反,演起了“恐怖片”。现场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

“四五个小时里,我们放下手机,面对面,代入其中。从书本、作业中跳脱出来,不停地交流。”周宇航说,剧本杀“初体验”让他看到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距离“原来这么近”。

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感的“剧情走势”也“刷新”着朋友之间的相互印象。

周宇航记得,那次游戏中,有人玩着玩着就笑了,有人玩着玩着就哭了,“不是内心有多脆弱,而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情感,都会让这份代入感更深,平日积攒的情绪,在这一刻倾泻释放。”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游戏专家,兰州女孩王

为你推荐

健康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