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乐观性格才是最有益的心理疏导

  

  新闻工作者不仅是脑力劳动者,同时要有快速敏捷的思维,新闻媒体工作应激性强,变化性强,要想做好工作就要每天面对这些。对于每天的采访要提前作出采访提纲,采访中要根据事件的变化不断应对思考,采访后要积极地成稿,这些都让记者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记者的工作强度很大,遇到大型会议或是新闻事件时,记者常需要长时间跟踪报道。

  有些记者常常还会在夜里被叫起去采访突发事件。再加上同城稿件采访的竞争,单位的考核等等,让不少记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疲劳。这种疲劳既包括身体上的疲劳,也包括精神上的疲劳。一些人出现睡眠问题,比如说入睡困难,多梦,容易早早醒来等等。

  不少记者在采访和成稿时都殚精竭虑,努力推陈出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自己不少压力。有的记者在工作初期干劲十足,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多,反而会出现退缩的心理状态,生怕自己出错,怕采访不到位,怕稿子写不好,怕被采访对象拒绝。

  有的记者遇到重要采访时,还会反复检查自己的采访提纲,反复看时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会面对许多情感和理智上的冲突,尤其是一些采访对象的困境,惨烈的现场,采访对象无奈、伤心的眼神,令人伤感的故事等,都敲击着记者的神经。记者们一面要抚平自己的情绪,一面又要理性地报道,身心面临着应激考验,有些记者甚至因为不能有效地帮助那些采访对象而长时间自责。

  这些会导致一些记者出现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敌对的情绪,易怒易激动,有强迫症的倾向,不爱讲话,沉闷等。这些心理上的变化还会引起记者身体上的不适,出现肠胃疾病、头痛等。有的记者还因为工作原因而患上了颈椎病、背痛、腰痛等毛病。

  人是群体性动物,在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人难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变化,只要它不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能够很快消失或缓解,就无需过于担心,我们要允许自己在可控的范围内有负面心理。对于记者而言,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并打算做下去,就要充分认识这份工作的性质,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采访对象的倾述,允许有情感和心理上的失控,但不要沉迷于这种情况无法自拔。记者也要热爱这份职业,从这份工作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会从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乐趣。

  对于这个行业的人群,我们主张不论其有还是没有心理问题,都要适当掌握些心理知识,尤其是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懂得用这些知识调节情绪上的变化。不讳疾忌医,有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要养成找心理医生倾述的习惯。单位内部也可以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定期走进记者中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定期举办讲座或是培训,也可以用心理沙龙的形式让更多的记者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记者本身就是一个很睿智的职业,所以如何在自我人格塑造上达到不断的延伸、升华,才是最有利的心理疏导,简单地来说就是要积极地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当有坏情绪袭来时,学会用其他事情加以转移,可以去逛逛街,可以和三五好友聚会聊天,抑或是看一部期待很久的电影。长久地反复地调适,便会形成自我的处理模式和优良的认知结构。

  应对不良情绪,一个好的记者要学会自我心理暗示:“我一定行的!”“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是最好的!”……也可以对着镜子做一个鼓励性的笑脸,这些都有助于赶走负面情绪。

一周热文排行榜11月1-11月5日

  • 十大妩媚女星不堪回首的婚史1400972
  • 大S闪婚太恨嫁 这次幸福有戏吗1008511
  • 40岁老处女究竟在害怕什么?923058
  • 男女不能白头偕老的九征兆 852070
  • 男女发生关系后的七种结局813905
  • 为何色情电影永远吸引男人的眼球766246
  • 解析:乱伦者和轮奸者的心理695481
  • 过来人谈女人们的处男情结669083
  • 男人一生至少经历十四个女人631522
  • 嘴型揭示女人一生的命运605394

为你推荐

健康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