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体重要器官,关系到全身营养的供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0%,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约30%,提高对胃健康的关注与重视刻不容缓。
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胃部疾病?对于各类人群有怎样的护胃建议?
不新鲜的剩菜剩饭最好别吃
“老人家常常在家里头‘勤俭节约’。很多剩菜、剩饭,有一些东西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不要坚持把它吃完”“要吃足够多的菜,因为纤维素非常重要”“太咸的、腌的食物,吃太多是不好的”...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国家老年大学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上,为全国老年朋友传授健康新理念,其中不少与护胃相关。钟南山强调,合理膳食很重要,要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吃饭七八分饱,是科学还是迷思?“我很少吃得很饱。建议大家也不要吃太饱。”钟南山说。一篇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的文章表明,适当限制饮食和抑制胰岛素信号可以逆转大部分与衰老相关的变化,减缓基因的转录速度,动物模型显示可以延长10%—20%的寿命。不过,对中老年人而言,饮食“几分饱”应根据个体需求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身体活动较多或患有某些疾病(如贫血、消瘦症)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高的能量摄入。而对于久坐少动的老人,适量控制饮食则是必要的。关键在于量身定制饮食方案,而非盲目追求“七分饱”。
钟南山还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
吃素更健康吗?“完全吃素我是不赞成的。如果必要的动物蛋白补充不足,对寿命延长是有影响的。”钟南山介绍,肌少症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一个重要病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此外,肉类中血红素铁含量丰富,如果总是不吃肉又没有专门补铁,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钟南山还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不一定完全正确。”
喝汤更健康吗?“‘食材的精华都在汤里’的说法并不科学。”钟南山说,老年人因味蕾萎缩和食欲下降,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喝汤,汤品中的食物氨基酸和少量脂肪酸能带来鲜美的口味、促进食欲,但实际上,90%以上的蛋白质都在食材中,有些汤如老火靓汤、海鲜汤、豆苗汤等嘌呤含量高,容易引发痛风等问题。
喝粥更养胃吗?钟南山介绍,粥的营养成分单一,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容易升血糖。对于易患胃食管反流问题的老年群体,喝粥容易加重反流症状。适当少量喝可以,不可把粥当主食长期食用。钟南山说:“有的人年纪大以后,牙齿不好只能喝粥,但是不要只喝白粥,可以喝点有肉的粥。”
无论是胃部健康,还是全身心健康,想要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也十分关键。“这一条我自己很有体会。我觉得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钟南山分享了六大心理平衡准则:执着追求、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苦中化乐、家庭之乐。
这些坏习惯,正悄悄伤害年轻人的胃
胃病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是什么导致年轻人患上胃部疾病?应该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镜诊治部副主任医师张毅。
张毅介绍,年轻人患胃部疾病主要有五大原因——
在生活方式上,一些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或娱乐活动丰富,生活缺少规律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胃酸分泌的正常节律,使胃黏膜长期处于高酸环境中,容易引发胃炎。此外,久坐不动,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会使肠胃蠕动减缓、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胃胀、胃痛等不适,长期如此也可导致胃炎。
在饮食习惯上,因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繁忙而忽视饮食规律,暴饮暴食、长时间空腹等不健康饮食习惯屡见不鲜。这种饮食模式极易损伤胃黏膜。许多年轻人还喜欢吃高盐、高脂、高糖食品,或频繁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同样容易导致胃黏膜炎症。过量饮酒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严重刺激,引发胃炎、十二指肠炎和胃溃疡等疾病。
精神压力大也是重要因素。不少人长期处于学业、职场、生活压力下,高压状态会引发慢性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会影响胃肠道蠕动,导致胃黏膜血管痉挛,减少胃黏膜的血流量,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更新。愤怒、生气等较为亢奋的情绪则会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部负担。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够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胃炎。卫生习惯不佳、饮食不洁等都会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所有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包括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萎缩,甚至可以导致胃癌。
药物副作用。一些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胃炎的发生。
如何预防胃部疾病?张毅给出建议:规律作息,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减轻胃部负担。合理均衡膳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避免偏食。定时定量进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等,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适量运动,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肠胃蠕动,提高免疫力。学会减压放松,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炎的发病风险。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及时发现胃部的潜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胃不舒服的人还要尽量避免以下坏习惯:吃得太快,吃完就躺下;少食多餐,破坏胃酸的正常分泌,肠胃得不到休息;爱吃重口味,喜欢吃咸菜、烧烤等;不用公筷不分餐,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经常服用各种消炎药、抗生素;经常喝冷饮,吃生冷的食物;长期饮用大量的咖啡和浓茶。
“少食多餐”更养胃吗?
边看手机边吃饭的习惯要警惕
无论是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还是消化功能减弱的老年人,都可能经历过胃部不适的困扰。常见的养胃误区有哪些?熬夜加班的群体如何加餐?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北辰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天津市特聘科普大使王星。
王星解释,胃疼的本质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长期胃疼有可能是患有胃溃疡、胃穿孔、胃出血等胃部疾病,而短期胃痛,一般是胃突然受到了某种刺激,如吃了变质的食物,致病菌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痉挛。
“生活中常见的胃痛,通常是由食用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引起的。”王星说,传统医学则认为胃疼的原因主要是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寒凝气滞等。
不少人认为,“少食多餐”是良好的养胃方式。王星比喻道:健康的胃就像精力充沛的员工,每天规律完成三餐工作量即可;若强行要求额外加班进食,反而可能引发疲劳。对于胃溃疡、胃胀患者来说,适当减少单次进食量、增加用餐次数,更有利于恢复。但这种饮食策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实施。
现代人的伤胃习惯中,最常见的就是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的进食方式,容易打乱胃酸分泌节奏。重口味饮食会持续刺激胃黏膜,长期积累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王星特别指出,边看手机边吃饭的习惯值得警惕:“专注进食不仅能促进消化液分泌,还能通过充分咀嚼减轻胃负担。”
针对特殊人群的养胃策略,王星给出建议:老年人应注重高蛋白、易消化饮食,细嚼慢咽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孕期女性需在保证营养前提下,避免食用生冷刺激食物;需要熬夜加班的群体,建议晚餐后间隔3小时再入睡,若必须加餐,可选择蒸南瓜、温牛奶等食物。
养护胃健康需要系统思维。吃饭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情绪管理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同样显著,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通过“脑肠轴”引发胃部不适。中医四季调养理念也值得借鉴:春季适当食用香椿、荠菜等辛温发散食材,夏季多食冬瓜、苦瓜等利湿食物,秋季以银耳、莲藕滋阴润燥,冬季用生姜、羊肉温补驱寒。
“与其追求某种特效食物,不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王星说,按时定量进餐、保持愉悦心情、保证充足睡眠,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正是养护胃健康最有效的良方。
先把猪瘦肉洗净切块,与洗净的人参、红枣、淮山药一同放人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转用文火炖至猪肉熟烂,加精盐调味,佐餐食用。...
2023-05-06保健养生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重度的病毒性心肌炎会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2023-05-06心脑血管频道有一天下班后,同事或上司热情地邀请你同赴晚会或共进晚餐,如果你拒绝了,无论你的言辞多么委婉,态度多么诚恳,也会刺伤他的自尊心,令他怏怏不快;如果你不假思索欣然应约,不明其用意和居心,又可能会给你带来蜚......
2023-05-06心理频道智力障碍(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
2023-05-06保健养生泡脚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不管男女老少在睡前泡一个脚,不仅会让身体更健康,还会让睡眠质量更棒。泡脚非常简单,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注意的地方就多了,如果泡脚方式不对,很容易受伤,会出现每一位糖尿病患......
2023-05-06糖尿病频道作为起早贪黑的大忙人,我们很高兴看到你已经养成了吃早餐的好习惯,但“吃对了”比“吃了”更重要,因为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在早上吃。你有没有“误食”过不健康的早餐呢?跟着我们开列一份早餐黑名单吧,然后把它......
2023-05-06女人频道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为冻干粉针剂。我国自2004年开始研制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2014年,我国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上市。该疫苗对于防止伤口感染具有相当好的作用。我们下面一起来......
2023-05-06保健养生...
2023-05-06两性频道胰岛素(Regularinsulin)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并能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控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因而能使血糖降低。此外,本品......
2023-05-06保健养生提到酸碱性,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如硫酸质之类的强酸或者强碱,总认为这些东西是很危险的。事实上,除了这些以外,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酸碱有关的东西,比如我们最关心的饮食。从营养保健的角度出发,食物的摄取都应该......
2023-05-06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