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处暑有什么讲究吗
有家健康网 2025-04-06阅读量:1307
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自然现象的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与养生智慧。以下是处暑的主要讲究:
一、传统习俗
祭祖与河灯
处暑前后常举行祭祖活动,称为“作七月半”或“中元节”,通过放河灯、烧纸钱等方式悼念逝者,祈求平安。部分地区还会制作鸭子菜肴,认为鸭肉滋阴养胃,可缓解秋燥。
开渔节与煎药茶
部分沿海地区在处暑举行开渔节,庆祝丰收;同时有煎药茶的习俗,常用菊花、金银花等草药搭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放河灯与灯笼
民间在水中放置河灯,象征驱邪避灾,河灯多以荷花为造型,兼具观赏性与宗教意义。
二、养生禁忌
饮食禁忌
秋燥伤肺 :避免辛辣、姜蒜等热性食物,减少生姜、辣椒的摄入量,防止助燥伤阴。
肠胃敏感 :早晚温差大,需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忌生冷食物,防止肠胃痉挛。
慎用寒凉 :虽天气转凉,但仍需避免过量饮用冷饮,以免加重湿气。
行为禁忌
单独出行 :金属性旺盛地区或阴气重的老宅不宜单独前往,建议结伴并携带辟邪物品。
祭拜禁忌 :祭祀时不宜拍照,尤其是佛像或祖先遗像,避免“煞气”侵入。
随意祭祀 :应选择正规祭扫场所,避免在荒野或非指定地点祭祀,以免影响运势。
起居禁忌
添衣过早 :早晚温差较大,遵循“春捂秋冻”原则,避免过早添加衣物导致感冒。
皮肤保养 :干燥季节注意皮肤保湿,避免使用碱性香皂,多吃梨、银耳等滋阴食物。
三、养生建议
饮食调理
以温、软、淡、素为主,推荐薏仁米、百合、蜂蜜、海带等食材,辅助清热祛湿。可适当食用鸭肉、百合粥等应季食物。
运动与心态
选择太极、瑜伽等舒缓运动,避免高强度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赏秋、探亲等方式调节情绪。
防病保健
多饮水、小口频饮,必要时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关注皮肤干燥、便秘等问题,可按摩迎香穴、太冲穴缓解不适。
处暑的讲究融合了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通过顺应节气变化调整生活,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健康的呵护。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