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湿冷天气睡眠质量下降正常吗
有家健康网 2025-05-15阅读量:5503
湿冷天气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是正常现象,主要与体温调节受阻、血液循环变差、褪黑素分泌紊乱等因素相关。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影响深度睡眠;湿度高则加重体感不适,易引发半夜惊醒。不过通过科学调整环境与生活习惯可有效改善。
寒冷环境下,人体为维持核心温度会主动收缩末梢血管,导致手脚冰凉,这种生理反应会延长入睡时间并降低睡眠深度。研究显示,室温低于18℃时,人体需消耗更多能量维持体温,使得睡眠周期中的快速眼动阶段缩短30%以上。
湿度过高(超过60%)会阻碍汗液蒸发,造成被窝潮湿黏腻的体感。这种不适会触发大脑警觉机制,增加夜间觉醒次数。尤其对风湿患者而言,湿冷空气可能引发关节隐痛,进一步干扰睡眠连续性。
冬季光照减少会打乱生物钟节律。白天接触阳光不足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延迟,使人晚间更易失眠。数据显示,冬季平均入睡时间比夏季晚22分钟,且睡眠效率下降15%。
改善湿冷失眠需多管齐下:保持卧室温度在18-22℃区间,使用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40%-50%;睡前1小时用40℃热水泡脚15分钟,能加速血液循环;选择透气性好的羊毛被或羽绒被,避免电热毯整夜使用。阳虚体质者可日常饮用桂圆红枣茶,有助于温补气血。
若调整后睡眠问题持续超过两周,建议排查是否存在季节性情感障碍或睡眠呼吸暂停等潜在疾病。冬季适当增加日间活动量,午后适度晒太阳,都有助于重建健康的睡眠节律。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