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对比:不良生活习惯对下消化道的危害有多大
有家健康网 2025-03-29阅读量:1110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食不规律、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酗酒、久坐不动、长期憋便等,对下消化道危害较大。
1. 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暴饮暴食,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消化节律。胃酸分泌没有规律,可能导致胃酸对下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增加,容易引发炎症,如直肠炎、结肠炎等。长期如此,还可能增加肠道息肉甚至肠道肿瘤的发生风险。
2.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帮助排便。若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引起便秘。长期便秘会使肠道内毒素堆积,损伤肠黏膜,诱发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
3. 酗酒:酒精具有刺激性,会直接损伤下消化道黏膜。大量饮酒后,可能引发急性肠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酗酒还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降低肠道免疫力,增加肠道感染的几率,同时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4. 久坐不动:长时间坐着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影响食物的消化和排空。肠道内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容易滋生细菌,产生有害物质,对下消化道造成损害。此外,久坐还会导致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痔疮的发病风险。
5. 长期憋便:有便意时不及时排便,粪便中的水分会被肠道进一步吸收,使大便变得更加干结,增加排便困难。同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被肠道吸收,对肠黏膜造成损害,长期下去可能引发肠道功能紊乱、便秘等问题,甚至可能诱发肠道肿瘤。
不良生活习惯对下消化道的危害不容小觑,会引发多种肠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为了维护下消化道的健康,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规律、多摄入膳食纤维、适量饮酒、避免久坐、及时排便。若出现下消化道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