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稻曲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图
有家健康网 2025-05-07阅读量:2684
稻曲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水稻破口前5-7天(幼穗分化7期初),此时剑叶与倒二叶间距3-5厘米,药剂预防效果最佳。若错过此时期,病菌侵入后形成的“灰包”将无法根治,严重影响产量和米质。关键防治窗口仅7天左右,需结合品种抗性、天气及栽培管理综合施策。
破口前5-7天的科学依据
稻曲病菌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通过颖壳缝隙侵入,而破口前5-7天正值幼穗发育关键阶段,此时喷药可形成保护层阻断病原。实验表明,丙硫菌唑类药剂(如40%丙硫菌唑·戊唑醇)在此阶段使用,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而抽穗后用药几乎无效。品种与气候的影响
大穗型、籼粳杂交品种更易感病,需提前至破口前10天预防。若遇25-30℃且连续阴雨,湿度超80%时,病菌活跃度激增,需在破口前7天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例如,江西、广东等地因厄尔尼诺年多雨,中晚稻发病风险更高。药剂选择与复配方案
推荐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或复配吡唑醚菌酯增强叶片保健。每亩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50ml+25%吡唑醚菌酯25-50ml,既可防治稻曲病,兼防纹枯病和稻瘟病。铜制剂(如碱式硫酸铜)仅适用于已发病田块的应急处理。栽培管理的协同作用
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抗性;孕穗期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收割后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核基数。抗病品种如“扬稻3号”“辽粳10号”可减少30%用药需求。
总结:稻曲病防治需“看天看田看品种”,破口前5-7天是黄金窗口。农户应定期观察叶枕平期(剑叶完全抽出),结合天气预报精准用药,并留存田间防治记录图以备复盘。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